出生於香港的黎璟軒(Kathryn),中學時讀國際學校,學的是通識教育,未曾受過本地「專科」教育的薰陶,其後考上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修讀Economics及International Studies雙學位。一切看似水到渠成,不過她笑說從未想過自己竟然入到眾人口中的Top School,幸運而已。
耶魯大學位於美國北部紐海文城,學校大部分建築物集中在城的某一區,沒有架設圍牆,「古典風格建築物大多數屬於學校,周邊都是普通建築物。第一眼見到學校的歌德式建築時真的十分震撼。」頂級學府與書呆子之間不是等號,「入學後發覺耶魯學生好聰明,並不是書呆子,他們說話有智慧,也會勤力讀書,不過卻是非常之重視全人發展,差不多人人都懂音樂、戲劇或藝術其中一樣,整個學校好有藝術文化氣息。他們亦會舉辦好多活動,真不知他們何來那麼多時間!」
耶魯重視全方位發展
以美國的大學來說,很少以本科為重點,耶魯大學偏要別具一格,以本科教育為重點,大學一二年級實行全科教育,「Yale教育是全方位發展,即是常說的通識教育,基本上在大學首兩年修讀任何科目都可以,不過學生至少要修讀兩個科學、兩個人文社會、外語、數學及寫作等『基本科目』。」每年大學派發的課程目錄「Blue Book」至少有二千門科目選擇,學生無可能找不到自己興趣所在,讀商科的Kathryn遂選了有趣的天文學作為科學類科目之一。
學校課程選擇多之餘,同一科目也可能出現大班小班兩種模式,學生可自由選擇,「大小班都有教授的,不過大班有百多名學生,小班Seminar只有十多人。另外也有專為一年級開設的Freshman Seminar,讓初入學的同學有機會與教授接觸。」兩種課堂模式的教學有分別的,「大班通常另有小組討論,如星期一及五有課,星期一就是有PA在場的小組討論,約十至十五個人一組。雖然與教授交流的機會不多,但一定可與PA交流。」關於計數、用公式的大都是大班,小班交的功課是論文,自然與教授有較多交流機會。「我幾乎都選Seminar,學生亦嫌Seminar數量太少,大家始終都想多些親近教授。」Yale的學分制以三十六分為學士畢業標準,以四年本科課程八個學期來計,每學期平均讀四點五分就足夠,「大部分人不會讀四點五分就『收工』,我好多時都是修五點五分。」事實上,學校沒有限制學生每年修多少學分,那是否快讀快畢業?「當地人不會趕着畢業,Take gap year是平常事。」
一視同仁不設獎學金
「我學院的Dean(學監)就言明,每人每學期最多修六分,過了就要見他解釋。」容易說服嗎?Kathryn的朋友打算修六點五分,他之前修五點五分,成績全拿A,現在讀六點五分自覺也能應付得來……即使說得天花亂墜,最後也要學監肯簽紙批准才成事。
耶魯大學學費一點也不便宜,本科學費每年4萬多美金,而且不設獎學金,「沒有獎學金的原因好簡單,學校認為入讀的學生都好聰明,無須再分高低,不會因為某人分數高零點一分而提供多些金錢援助。」幸好還有資助學費政策,「資助學費亦要視乎學生有沒有實際需要,即使國際學生也一視同仁。」只要學校認為學生夠資格入讀,便不會發生無錢無書讀的情況。
「我有好多朋友不用給學費,雖然學校會提供資助,但學生都要幫學院做事來抵消,例如為學院打工。」「Work hard play hard」是耶魯學生常掛在嘴邊的說話,學校的活動自然也不少,當中有些名為「秘密組織」的學會,成員只有十多人,他們會有自身的規條遵守;最著名的「骷髏會」就專出政客總統,神秘色彩濃厚,「聽聞秘密組織挑選會員不會公開招募,可能突然有人走近問你是否有興趣入會,如果點頭的話,對方就跟你聊天閒談,情況就如面試一樣,之後再與其他會員『面試』。」能獲得組織青睞是榮幸?「好多人都未必入會,因為入會後要用好多時間與其他會員相處。如果因為組織名氣入會,而不是真心喜歡其他成員就會好辛苦。有些人也會覺得身邊已有很多朋友,無須再特別加入『小圈子』。」說穿了,秘密組織就像一個小圈子,入會關鍵在於與其他會員是否相處得來,對個人的學術成就、課外活動成績都不太在意。
學生閒聊愛議政治
學會除了吃喝玩樂性質之外,也有不少「正經」學會。「政治是受歡迎科目之一,學校有不少以政治為名的會,不時討論政治議題。」學生平日閒談也會就這些話題發表看法,「我經常被問及對香港的一國兩制看法,我不覺得這是嚴肅話題,就如一般閒聊。即使我們香港人去到美國,聚會時都會討論香港近來發生的事。」頂級學府不要死讀書的學生,當耶魯學生就不能只專心讀書。Kathryn笑說︰「認真讀書不代表不能玩樂,不能體驗,Yale學生在這方面都平衡得很好。我都有參加好多活動,更是Hong Kong Club的負責人,更有時間做Part Time Job。」一言蔽之,work hard play hard,享受留學生活,別讓頂尖學府銜頭壓住自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