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12.1.2011︰演奏家蘇明村︰管風琴不是有錢人玩意

「我八十年代畢業回香港,當時本地識彈管風琴的人,十隻手指都數得完,不過自尖沙咀文化中心啟用後,情況好得多,至少多個演出的地方。」蘇明村笑說。

無論讀書或工作都離不開音樂界,蘇明村足迹遍及香港各間音樂院校,現落腳於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音樂部,當一名助理教授,教的是鋼琴與音樂史。

學管風琴有樣睇

「在我們音樂圈子裏,一看就知誰彈管風琴,因為我們每次彈奏時都要執得好正,穿着成套禮服;相反,其他範疇音樂家的衣着就隨意得多。」記者看蘇明村一身深色調的輕鬆打扮,並不如他口中所講的「正式」,全因今天只是練習,不是演出。

蘇明村愛上管風琴都是機緣巧合,他在中學時一向有彈鋼琴,不過自無意間聽到管風琴琴聲後便驚為天人,興起學習的念頭,直到英國攻讀鋼琴學位時,也不忘副修管風琴。

「學校學管風琴的人不少,租到琴來練的機會不多,不過好在外國教堂大都有管風琴,分別只在於電子或是機械操作。」因此每位同學都各自與教堂打好關係,就像醫生掛牌一樣,與教堂協議好借用管風琴練習, 「人地借得畀你,當然要有所付出,我們就會成為該教堂的管風琴手,遇上禮拜或其他節目時,都會幫手演奏」。人生地不熟的蘇明村直到第二學年才找到「掛牌」處。

作為管風琴愛好者,他們為爭取練習機會,晚上更會在教堂練至深夜, 「有次練琴時,不斷傳來燃燒蠟燭的味道,初頭都不以為意,後尾才發覺大堂處正放着一副棺材,原來明天那裏要舉行安息彌撒」。黑暗又空曠的大教堂,只開了管風琴上方的一盞小燈,加上發現棺材的陰森氣氛,蘇明村怕是這輩子也忘不了。

彈奏者除了忙於操作數排keyboard 外,還要兼顧一整排腳掣,雙手雙腳忙得很,彈奏快歌時,便恍如跳舞一樣,可謂視覺聽覺效果兼備。

「因為要踩腳掣的關係,演奏者着的鞋也有特別要求。」蘇明村剛換上的黑色皮鞋,看似平凡,其實別有乾坤。

手腳並用如跳舞


「在香港買不到這種鞋,要特地從外國訂回來。」這雙鞋子的作用很大,一是保護腳掣,二是保護彈奏者的腳,免得受傷。

踩腳掣也會受傷? 「這不出奇,掣與掣之間也有空隙,話不定會扭親腳。」鞋的構造有竅妙,正如舞者的技巧鞋一樣,保護雙腳之餘,也有實際功效。「鞋底要平均,不能有踭。因為踩腳掣時腳尖腳踭也會用到,有踭會妨礙『腳感』。

」另外,鞋的兩邊也不能有底包邊…… 「因為會妨礙『腳感』!」記者也忍不住衝口而出道。

蘇明村平日忙於教書,但仍不時四出演奏管風琴,不過在香港練習管風琴的機會不多,惟有在為數不多的教堂間尋覓,可惜即使有,也是電子管風琴,不能與文化中心的機械管風琴比較,「香港的管風琴風氣當然不能跟外國比較,大家的文化與傳統都不同」。無錯,始終聊勝於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