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17.5.2011︰阮玲玉電影回顧

阮玲玉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是紅極一時的中國默片影星,她卻在二十五歲演藝事業巔峰時自殺身亡,遺下一系列讓人回味不已的電影。為了紀念阮玲玉誕生一百周年,香港電影資料館與中國電影資料館及台北電影節合作,於6月5日至7月4日舉辦「神女生涯原是夢─阮玲玉電影展」專題節目,在電影資料館電影院選映九部有關阮玲玉的影片,以及舉行座談會。

由於早年電影使用易燃的硝基膠片拍攝,十分容易損毀,加上經歷戰亂時期,影片能保留至今實屬難得。這次電影展選映阮玲玉的影片是碩果僅存的拷貝,當中八部由她主演,包括與孫瑜合作的第三部影片《小玩意》、代表作《神女》和遺作《國風》、被認為演得最投入的《新女性》、《歸來》、奠定她形象地位的《桃花泣血記》、愛情喜劇《一剪梅》及反映編導鄭雲波對上海價值判斷的《再會吧,上海》。大會亦特別選映關錦鵬導演,由張曼玉演繹阮玲玉的參考電影《阮玲玉》的導演足本版本。大會為配合是次電影放映,邀請了本地資深電影文化研究者羅卡、資深影評人舒琪和台灣著名電影學者焦雄屏舉辦「阮玲玉的戲劇人生」座談會,探討阮玲玉的悲劇一生,對照她在銀幕上的角色形象。

羅卡表示︰「阮玲玉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最紅的默片女星之一,她不算十分漂亮,有著苦的表情與矇眼,不過她的氣質十分獨特,帶着憂怨。當她將被社會壓抑的身體與內在釋放出來的時候,就有種發光發亮的感覺。」阮玲玉的性格命運與她的電影關係甚深,她雖然多演薄命飛花,不過氣質並非弱不禁風,反充滿女性風情和風塵味。默片時代的明星,「演」的感覺仍很着迹,阮玲玉則較自然且憑直覺,尤其後期幾部電影,更貼近現代演員的本色演繹。她演的角色均與她的命運有點相似,使人輕易將其人與角色連繫在一起,她也似乎不只在演戲,而是把自己扔進電影裏活一遍,也許電影正是她逃遁的地方。

阮玲玉的電影作品共有二十多部,前期多主演通俗社會片,甚至神怪片,飾演低下階層的墮落女性;或是在舊社會受欺壓而不反抗的弱女子。後期受新興電影運動影響,她的表演風格有所轉變,轉捩點在《三個摩登女性》中飾演對舊社會覺悟的女工周淑貞。其後主演的作品如《香雪海》(飾演農村婦女、尼姑)、《小玩意》(飾演抗日的農村手工藝人)、《神女》(飾演妓女)、《再會吧,上海》(飾演女教師)等,演活了社會各階層不同的女性形象。在《神女》裏,她吐一口煙,蹺起腿,低頭把臉擱在手腕上,雙眼望向虛無,然後與她周圍的世界完全沒入漆黑中─看阮玲玉的戲,總有那麼一點顫慄,似窺見了她的內心。不過當她演藝生涯逐漸步入頂峰,卻在1935年仰藥自殺,終年二十五歲。

阮玲玉的電影是默片,羅卡說可從演員的表情、意境、氣氛等方面去欣賞這類電影,「默片不是等於沒有聲音,影片是有音樂伴奏的,不過沒有對白,間中畫面會顯示字幕。」這種簡樸的美要用眼睛仔細欣賞,不是麻木追劇情,或是追求感官刺激,看默片就像看小說一樣,為觀眾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