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0日 星期六

26.5.2011︰弘揚中國戲曲藝術

為了進一步推廣中國戲曲及讓市民了解其蘊含的優美中華文化,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將於於6月4日至7月21日舉行「中國戲曲節2010」,為觀眾一口氣送上大江南北各地的戲曲精粹。大會表示,藉着此活動弘揚中國傳統戲曲、促進文化交流和鼓勵創新,更期望透過一年一度展演活動,讓香港成為對外展示中國戲曲藝術的平台。

中國戲曲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種以「唱、念、做、打」為表演核心的戲劇形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先後衍生三百多個劇種,古今劇目數以萬計。戲曲劇種的發展因地域、方言、民風不同而各具特色,漸形成了今日百花齊放的藝壇景象,而中國的崑曲(2001)與粵劇(2009)先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戲曲在國際上無疑日益受到重視。在電影、電視劇、流行曲、音樂劇及歌劇的影響下,中國戲曲已經歷了無數變革。

展現八個戲曲劇種

為期四十八天的中國戲曲節將會展現不同地域的八個劇種,包括京劇、崑劇、川劇、莆仙戲、正字戲、越劇、潮劇及粵劇,參演劇團共有十二個,包括北京京劇院、紹興小百花越劇團、成都市川劇院、廣東潮劇院二團、河北省京劇院、漢風粵劇研究院等。活動的重頭戲落在「程派」京劇之上,更以「程韻綿長─程派藝術展演」為一連串戲曲演出打響頭炮,而京劇大師程硯秋傳人遲小秋、郭偉、呂洋等,將會演出多齣膾炙人口的「程派」經典代表作。「程派」京劇的始創人是中國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這一派的演唱藝術獨樹一幟,擅用「腦後音」,唱腔以奇、險、烈、淒見稱,並且充分突顯高低強弱的對比,創造出一種幽怨婉轉、若斷若續的唱腔風格。如果說梅派藝術像牡丹那樣富麗堂皇,那麽程派藝術就像秋菊那樣深沉婉約。

公演莆仙戲及正字劇

戲曲專家張敏慧表示︰「今年中國戲曲節演出的戲曲劇種很多,當中一定不能錯過兩個地方戲曲劇種,分別是莆仙戲和正字劇。現時在香港根本無人懂得演這兩種劇,甚至內地也很少人懂得演,而今次能在戲曲節中欣賞到莆仙戲和正字劇的演出是十分難得的。」莆仙戲是福建五大劇種之一,源於晉末、南北朝,其曲牌名、音韻、詞格與唐宋大曲詞調相同,如《目連救母》等,因此莆仙戲被稱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2006年莆仙戲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今次戲曲節中,福建省鯉聲劇團選演的莆仙戲劇目包括老戲新編而儼然是鎮山之寶的《春草闖堂》以及各式折子戲,盡顯莆仙戲行當「八仙子弟」的功架絕活及聲腔戲味。

至於正字戲則由歷史悠久的廣東省陸豐市正字戲劇團演出,其中一齣由吳國亮、藍榮准、莊良蘆、黃壯營主演的《古城會》,曾在1992年獲得中國全國「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的劇目獎及表演獎,觀眾千萬不能錯過。在2004年,正字戲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後正字戲更成為廣東省唯一代表,以優秀傳統劇目《姜維射郭淮》赴北京參加「文化遺產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珍稀劇種展演,並榮獲首屆「中國文化遺產日獎」。

大會為加深觀眾認識各種戲曲劇種和演出流派特色,特地安排了多場講座、展覽和研討會,如鄧宛霞及耿天元將聯手舉行四場名為京崑聊天室「藝術.人生」的講座,講題分別有「『口傳心授』 與 師生關係」、「天人合一」和「『藝術.人生』之一及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